西北大学论坛西北上庠 → 《西游记》真相大揭密,你真的懂西游记吗?
查看完整版本:《西游记》真相大揭密,你真的懂西游记吗?
2021/6/23 14:34:24

写在前面
《西游记》的故事家喻户晓,表面上看,讲的是唐僧取经,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,终成正果。
但细看此书,里面有违逻辑、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,根本就无法用常理解释。
比如:
1.大闹天宫的孙悟空,连玉皇大帝、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不了他,可为什么后来在西天路上反而还斗不过一些妖怪呢?
2.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?取回经来究竟是干什么用的?真的是为了普度众生吗?
3.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,完全可以飞到西天把经书取来,为什么还要慢慢吞吞地走过去呢,难道不嫌麻烦么?
4.孙悟空被关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烧了49日也没有烧死。可为什么差点被红孩儿吐的一把火给烧死了?
5.神仙们既然可以长生不死,那么,为什么一个个的还要跑去吃王母娘娘的蟠桃呢?
6.玉皇大帝真的是昏庸无能吗?那么,他又怎么可能成为万神的主宰呢?
7.唐僧既然是有道高僧转世,为什么他总是过不了惊恐之关?老是被吓的屁滚尿流?
8.妖怪们为什么都盯着要吃唐僧肉?他们究竟凭什么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?为什么就没有任何一个妖怪对此产生怀疑呢?
9.妖精抓到唐僧后,总是不急着吃掉,他们究竟在等什么呢?为什么就没有一个急性子抢了就咬一口吃的?
等等。这么多的矛盾、硬伤,当然,还远远不止这些,可以说比比皆是。作者解释得了吗?于是,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:“看了西游记,说话象放屁。”
可是,《西游记》的作者会有那么弱智吗?我们通观西游记全书,发现这些矛盾并不是简单的笔误,而分明是作者重点刻意描写的对象。
那么,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作者在有意巧设机关,故意写出一个有违逻辑、前后矛盾的西游故事,为我们出了一个天大的“谜语”,就看我们是否能够猜中谜底。
作者的布局功夫之高,乃世所罕见。其实,解谜的“玄机”就隐藏在小说《西游记》的原文之中。这些矛盾都是有解的,只是多数读者都没有认真看而已。
我们把全书中所有矛盾的地方联系起来看,都可以根据原著所给出的依据,而将其中的玄机一一破译开来!!!
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?
下面,我将采用逻辑推理的手法,重新解读《西游记》。



2021/6/23 15:36:42

二楼是爷的,你们这群渣渣



2021/6/23 19:03:50

郑重申明:
本文讨论的范围:
1.仅限于小说《西游记》。和其他的神话故事无关。
2.仅限于小说《西游记》中的故事情节、逻辑关系进行推理。
3.小说《西游记》中虚设的人物角色,与现实无关。小说中的宗教根本不是现实中的宗教,小说中的唐僧也不是现实中的玄奘法师,这个很早就有定论了。切勿自作多情,对号入坐!
读者需知:小说故事,纯属虚构。


这是转帖,谢绝人身攻击!


笑笑即可,不要当真。



2021/6/23 20:59:05

去年写的西游系列文章,难得有那么多的网友喜欢,但是感觉还是有着太多的不足之处,现在,打算在原基础上改写一遍。
1.目前网上的《吴大师讲西游》和《西游记未解之谜》其实是一样的内容,仅名称不同。现做全面改写,新作定名为:《煮酒探西游》。
2.尽量减少臆说妄断的成分,以原著上的证据为主线索。忠实于原著。(百回本小说《西游记》。)
3.还是依然保持“定义明确”、“逻辑清楚”、“推理严密”的风格。但不失趣味性。
4.原先没有讲到的故事,打算增加、扩写。使内容上有完整性。



2021/6/23 21:54:43

(1)唐僧的父母之谜
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取经,要讲唐僧,我们得先从唐僧的父母亲讲起。
在西游记的《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》这一回中,疑点多多,迷雾重重,很难于读懂。然此篇正是作者立意高远之处,读懂了,方能明白何为“造化”,读不懂,《西游记》就永远只能是儿童故事。
唐僧的父亲叫陈光蕊,唐僧的母亲叫殷温娇。
在这一回故事中,陈光蕊考上了状元,遇到丞相的小姐殷温娇抛绣球招亲,那绣球“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”,二人由此成就了一段姻缘。陈光蕊便和丞相之女殷温娇结了婚。
陈光蕊赴任江州,从丞相府出发,一路上竟无人伴随,仅带着老婆和自己的一个家僮,到了洪江渡口,艄公刘洪、李彪见色起意,杀了陈光蕊和家僮,逼小姐顺从。小姐寻思无计,只得顺了刘洪。
这个时候,离谱的事情发生了:刘洪穿了光蕊衣冠,带了官凭文书,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。
刘洪,一个水贼,居然敢冒充朝廷命官,还带着个活证人,难道他不怕小姐害他么?!而小姐却并没有揭穿杀夫凶手,那她还在等什么?
她可能担心怀着的孩子有危险,孩子(即后来的唐僧)生下后,顺水放走,由老和尚收养了,这个时候,她完全可以报案,却为何仍不作声?
更离奇的是,刘洪竟然冒充了一十八年,也没被人发觉!女儿出嫁后没回过娘家,也无书信来往!这十八年中,小姐和杀夫凶手夜夜同床共枕,简直叫人无法想像!
后来儿子陈玄奘年满十八岁后到京城报信,丞相居然发六万御林军来捉!
陈光蕊复活后,一家团圆,小姐竟然又从容自尽了!
着实叫人费解啊!
于是,就有人说,这一篇是《西游记》中最大的一处败笔。最不合理,甚为荒诞!犯了写小说不可犯的错误,这些漏洞作者能回答得了吗?作者吴承恩在处理这段故事时的拙劣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:臭!
恰恰说错了,作者绝不至于犯如此低级的逻辑错误,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写很荒诞吗!还留下把柄给你来说!既然他这样写了,就是另有深意的,这正是西游作者的高明之处!
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。
我的答案是:这一切的一切,都是菩萨安排好了的。
这个答案,你满意不?先莫要笑我,真相就是这样的!
什么?你觉得这个答案很无聊?那好,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证据,细细推论。
首先,这段故事里的疑点很多。疑点越多,线索就越多,所以,任何一个疑点都不能放过,这些看似矛盾的表象背后,一定有着一个统一的载体。
这一回故事的结局是:陈玄奘十八岁后到京城报信,捉了杀父仇人,拿到江边渡口祭奠,活剜了刘洪的心肝。然后龙王送陈光蕊还魂复活,一家团圆,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了。
作者讲一个故事,总是有起因、经过、结果等等部分共同构成的。
而故事的结果,总是具有唯一的确定性。因此,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:故事既然是以这种结局来结束的,那么,故事中的“任何发展过程”都是为了导致出这样“一种结局”而设计的。
这个结果中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: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十八年后,陈玄奘到京城报了信,才能复仇?难道小姐她自己就不能复仇吗?
如果小姐可以自己复仇,那么,小姐可以采取至少以下4种办法:
1.写信给父母。
2.找一个与凶手不和的官吏说。
凶手并未时时不离她身边,也未将她禁锢,她完全有行动自由,而且凶手还是经常性地外出办公。因此,这两条她完全能够做的到。
3.夜里睡着了下手。
4.饭菜里投毒。
这两条更容易做到,并且成功率更高。
但是,以上4种可行的复仇方法,温娇小姐全部都放弃了,一种也没有采用。
温娇小姐完全有能力、有条件自行复仇,但是她没有复仇。那么,很明显,这个故事一开始就是设计的是:这个“血海深仇”,就是专门留给儿子陈玄奘长大了来报的,而不是给她来报的。
那么,又有新的问题:
这个“血海深仇”,不让温娇小姐自己报,这可能吗?这个思想工作做的通吗?温娇小姐每天面对着这个杀夫仇人她会怎么想?白天的要伺候他吃,天黑了还要陪他睡,她就这么眼睛一闭,天天忍着紧他折腾啊?还要忍上一十八年,我们的温娇小姐她忍受的了么?!
如果她无法忍受,那么,她绝对会采取以下两种措施之一:
1.干掉凶手。
2.干掉自己。
可是,无论是干掉凶手还是干掉自己,都会导致玄奘长大了不能报仇。因此,要使玄奘长大了能亲自报仇,我们的温娇小姐她既不能干掉凶手也不能干掉自己。
那么,究竟怎样才能让温娇小姐既不干掉凶手也不干掉自己,并且心甘情愿地陪着杀夫仇人睡上六千五百七十个夜晚呢?
(2)《西游记》中最大的秘密
陈光蕊中了状元,跨马游街,遇丞相之女殷温娇打绣球招亲,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。当晚就拜了堂,入了房。第二天一大早就携美妻赴任去了。
真是爽啊!就连作《证道书》的残梦道人澹漪子老前辈都羡慕的不得了,在此处夹批曰:“真快活!状元易中,此景难逢。”
可是,真快活吗?这里面的问题实在是太大了!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陈光蕊赴任的路线:
京城——陈光蕊家——万花店——洪江渡口——江州。
这一趟路途究竟有多远?原著中作者已经给出了答案。
陈光蕊与小姐结婚的那天晚上,丞相吩咐安排酒席,欢饮一宵。二人同携素手,共入兰房。次日五更三点,太宗命光蕊为江州州主,即令收拾起身,勿误限期。光蕊谢恩出朝,回相府,携妻前往。
路上,“光蕊便道回家”。可见陈光蕊的家住在京城与江州之间,因为是顺路,便道,所以陈光蕊顺便接老母一同上任。母亲张氏大喜,当日即行。
一、从京城到陈光蕊家有多远?
后面玄奘见婆婆时有交代:玄奘领婆婆到刘小二店内,又将盘缠与婆婆道:“我此去只月余就回。”
这个“月余”是指:
1.从万花店经过陈光蕊家到京城报信,在外公家住上1或3天(或是更多天),然后再返回江州去复仇,等一切事情都办完了,再来万花店接婆婆,只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。
2.从万花店(经过陈光蕊家)到京城报信,在外公家住上1或3天(或是更多天),然后就马上直接过来万花店,约需1个月左右的时间。
玄奘是出家人,一般是不会打诳语的,何况还是自己的婆婆,所以,这个时间他应该算的还有多的,也许还要不了1个月。他给了婆婆约1个月左右的生活费。
若按1,从京城到陈光蕊家,最多只在3天左右。
若按2,从京城到陈光蕊家,最多只在10天左右。(一月30天,减在京城外公家住2天,一来一回各14天,减去从陈光蕊家到万花店的4天,约为10天。)
而事实上是第一种。
二、从陈光蕊家到万花店有多远?
当日即从陈光蕊家出发,“在路数日,前至万花店刘小二家安下。”
“数日”,为几天,一般指3天,或3——5天。如果有7——10天就是“旬日”了。如果超过10天,就是十数日。
所以从陈光蕊家出发,到万花店,约有4天左右。总之,“数日”不会超过10天时间。
在万花店,母亲张氏养病误了2天,光蕊道:“此店已住三日了,钦限紧急,孩儿意欲明日起身,不知母亲身体好否?”张氏道:“我身子不快,此时路上炎热,恐添疾病。你可这里赁间房屋,与我暂住。付些盘缠在此,你两口儿先上任去,候秋凉却来接我。”光蕊与妻商议,就租了屋宇,付了盘缠与母亲,同妻拜辞前去。
陈光蕊打算第4天一起走,母亲叫他们先走。于是,他们在第3天先走了。
三、从万花店到洪江渡口有多远?
在万花店门前,陈光蕊问渔人:“这鱼哪里打来的?”渔人道:“离府十五里洪江内打来的。”
可见有十五里远,这是洪江打鱼的地方,并不是洪江渡口。渡口要远一些,原文中写道:“晓行夜宿,不觉已到洪江渡口。”
晓行夜宿,是一个成语,指天明赶路,直到夜里才住下来。也就是当天晚上要找旅社住宿的时候,到达的洪江渡口。
从万花店到洪江渡口,走了一天的时间。紧接着:
“不觉已到洪江渡口。只见梢水刘洪、李彪二人,撑船到岸迎接。”于是,陈光蕊夫妇误上了贼船。“光蕊令家僮将行李搬上船去,夫妻正齐齐上船。”
就在当天夜里,陈光蕊遇害。“将船撑至没人烟处,候至夜静三更,先将家僮杀死,次将光蕊打死,把尸首都推在水里去了。”
四、从洪江渡口到江州,已经不远了。
刘洪、李彪,候至夜静三更,先杀家僮,次将光蕊打死,抛尸洪江。
“却说殷小姐痛恨刘贼,恨不食肉寝皮,只因身怀有孕,未知男女,万不得已,权且勉强相从。转盼之间,不觉已到江州。”
殷小姐相从刘洪,只因身怀有孕。又行了几日,才到的江州。
好了!真相已经出来了。
我们可爱的殷温娇小姐在和陈光蕊同志结婚的第二天一大早,“五更三点,文武众臣趋朝”后,得到皇帝圣旨,开始远行。“即令收拾起身,勿误限期。光蕊谢恩出朝,回到相府。”
五更三点,约为现今的早上5点10分左右。这个时候,陈光蕊正在朝廷里面等待调任。而在先一天的晚上,丞相吩咐安排酒席,欢饮一宵。一宵是多久?一夜!即使没有一夜,也有大半夜!至少得转钟两三点。
也就是说,两个人在一起睡的时间,只有一两个小时左右。
陈光蕊的酒量如何?精力如何?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问题,但毕竟是“共入兰房”了。这一两个小时有没有发生性关系?不好说,就算真的发生了,有没有受孕?又不好说,就算一枪命中怀了孕,还是说不通!
因为从温娇小姐结婚的那天晚上算起,到老公被杀,上面已经算的极为清楚,按多的算:只有18天,若按短的算:仅仅只有8天时间!而温娇小姐竟然已经确认自己怀孕了!
按医学常识,一个女的,在受孕后,出现妊娠反应的平均时间是在40天或45天以上。
那么,温娇小姐怎么在8—18天内就确认怀孕了呢?只是未知男女。这“未知男女”就是怀孕有一向时了,而不是刚刚才发现的。
因此,我可以肯定地说:温娇小姐肚子里怀的这个孩子,是在结婚之前就已经有了,而绝对不可能是新科状元陈光蕊的!
只有这一种解释,才说得通!
这种说法,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。但只能这样解释。
是不是我故意要哗众取宠呢?不是的。因为在原文中的其他地方,另外还藏有很“铁”的证据,不信的话,请翻阅《西游记》第37回,三藏道:
“...当时我父曾被水贼伤生,我母被水贼欺占,经三个月,分娩了我。我在水中逃了性命,幸金山寺恩师,救养成人...”
“经三个月”这四个字说得非常清楚:唐僧是在陈光蕊死后三个月出生的!
陈光蕊与温娇小姐结婚的时间,可以被证明的,只有8—18天。而无论如何,也证明不了有六、七个月之久。因为结婚的第二天就奉皇命赴任去了,“钦限紧急”、“勿误期限”,不可能走了七个月还在半路上。
所以,唐僧的母亲温娇小姐,在认识陈光蕊之前就已经怀孕有几个月了。是实,无误。
3)殷小姐为什么要绣球招亲
丞相殷开山有一女,名唤温娇,又名满堂娇,未曾婚配,正高结彩楼,抛打绣球卜婿。
丞相的姑娘为什么要打绣球招亲?绣球招亲是一种近乎荒诞的婚配方式,打着谁,嫁给谁,赖都赖不脱的,丞相会同意吗?!这样一个娇女儿,绝对是大美女一个,怎么可能乱嫁呢?
再看看这大街上,什么样的人没有啊,捡破烂的,讨米要饭的,都可以来“重在参与”一下,绣球往大街上一扔,谁抢到了,小姐就归谁,哪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,她的父母就忍心这样糟蹋作践自己的女儿?
一般来说,抛打绣球卜婿,是有一个“人选范围”限定的。
比如说,被选择的对象,当大于或等于两人以上时,他们现有的外部条件已知都基本上一致,家庭条件都好,品德才能都好,人才相貌都好,实在是不知道该怎样选择了,才用打绣球的方式,听天意。
这样选出来的结果才是合理的。因为这个“人选范围”已经决定了这个范围之内的任何一人都是可以的。
而温娇小姐打绣球的“人选范围”是什么呢?并没有既定的选择对象,而是大街上的所有人。你看:
“唐王御笔亲赐状元,(陈光蕊)跨马游街三日。不期游到丞相殷开山门首,有丞相所生一女,名唤温娇,又名满堂娇,未曾婚配,正高结彩楼,抛打绣球卜婿。适值陈光蕊在楼下经过。”
陈光蕊中状元后,骑着马是在大街上游街,这“不期”、“适值”、“经过”就充分说明了陈光蕊并没有存心要走到这里来,更没有走到丞相府里去。陈光蕊在大街上随机漫步,仅仅只是路过这里而已。
那么,温娇小姐对着大街上的所有人抛绣球,打着谁,就嫁给谁,很显然是不合理的。抛这个绣球,百分之百的有问题!



2021/6/24 1:31:49

现在既然这样做了,那就一定有“不得不这样做”的原因。
这个原因,就是我在上一回中所说的:小姐在结婚之前,肚子已经被人搞大了!这个证据是确凿的。
小姐的肚子被人搞大了,而且她的爹妈肯定是已经知道了,所以才会如此急切切地办这个绣球招亲。怎么说是急切切地呢?你看:
“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。猛听得一派笙箫细乐,十数个婢妾走下楼来,把光蕊马头挽住,迎状元入相府成婚。那丞相和夫人,即时出堂,唤宾人赞礼,将小姐配与光蕊。拜了天地,夫妻交拜毕,又拜了岳丈、岳母。”
也就三五分钟的事儿,我们的陈光蕊同志还没有反应过来,就已经结了婚!
古代的人结婚虽然不需要办理结婚证,但程序也够复杂的,我们只按最简单的说,纳采礼是要择吉日的,合婚压庚是要择吉日的,定亲过门也是要择吉日的,迎娶拜堂,都是要选择吉日的啊!
不择吉日,难保白头携老,而“吉日”又不是天天有的,丞相根本就等不了,所以,干脆全部省了,直接拉进来就拜堂入洞房,多省事儿。
甚至连姓什名谁,家居何处,是否婚配,这些最起码的都没有问,反正是打着你了,你不许赖婚!
尽快的把小姐嫁出去,只要是个男人就行,这就是绣球招亲的真相!
有的朋友说,丞相办这个绣球招亲,就是冲着“新科状元”来的。这个是说不通的。因为:
1.丞相的女儿一般要配皇亲国戚的,即使嫁省长都亏了,新科状元才市长的级别,在丞相的眼里,和大街上的那些人也只略高一点。
2.如果丞相真的看中了新科状元,就会请人去探,去说,也不至于当街抛打绣球,让别人也有抢到的机会。
3.如果目标就是新科状元陈光蕊,那么,小姐打的准吗?万一打到别人了怎么办?
4.或是陈光蕊根本就不走到这条街上来,咋办?
可见,小姐打绣球招亲的目标,并不是专冲着“新科状元”来的,而是任何一个男人。事已至此,又能咋办呢?尽量地朝着看的顺眼的男人打呗。
小姐在结婚之前,肚子被人搞大了,当然免不了丞相的一顿呵斥,但不管怎样,做爹妈的还是得为女儿掩羞遮丑,所以,绣球招亲就是一个较好的补救办法。
那么,除了抛绣球招亲之外,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行方案呢?比如说:是谁搞的小姐,就把小姐嫁给谁,小姐情郎,两全其美,这样岂不是更好?这个方案才应该是首选啊,丞相为什么不采纳呢?
假设1: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。
那么,小姐的情郎当时就应该在现场,正等着接绣球咧,只怪小姐没打准,“恰打着陈光蕊”而已。
但这也说不通,因为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,那直接嫁就得了。也就不存在绣球招亲了。
假设2: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。
如果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,而采用绣球招亲,打着谁,嫁给谁,那么,其背后的隐意就是:可以嫁给大街上的任何一个人,也不成全你!
但这也说不通,情郎也可以来抢到绣球啊。
所以,这两个假设都不能成立,既不是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,也不是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。
那么,问题就不是出在丞相小姐这一边,问题是出在情郎这一边!是这个情郎把小姐的肚子搞大了,又把她甩了,不要她了!
怎么办呢?眼看着小姐的肚子一天天凸起来,丞相也没招了,时间紧迫,那就打绣球吧,打着谁,嫁给谁,只要是个男人就行。
姐怀的那个孩子(唐僧),不是刘洪的,刘洪会对小姐这么好?而且十八年来,人都半老了,还这么好,那就只能说明:小姐与刘洪才是真正的原配夫妻。而且从感情上讲,比任何一对夫妻都要好的多。
(5)小姐为什么要弃婴江中
上回推出的结论:刘洪与温娇才是真正的的原配夫妻,而唐僧则是刘洪与温娇所生。只有这样解释,逻辑上才是清晰、通顺的。
但是,有的朋友可能会有疑问:既然唐僧是刘洪与温娇所生,那么,刘洪又怎么会要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呢?
今天就来解答这个问题。
“忽然刘洪回来,一见此子,便要淹杀”。
是不是真的如此呢?事实上,刘洪并没有杀这个孩子。
刘洪打杀陈光蕊与家僮的时候,是何等的干净利索!那么,请问:刘洪如果要想杀掉一个婴儿,究竟简不简单?究竟需要耗费多少必要时间?
答案是显而易见的,只要刘洪愿意,可以在任意时间,采用任意手段,马上令这个婴儿当场毙命!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。
刘洪如果要杀一个婴儿,只要一秒钟,怎么可能拖了一个月还不动手呢?
婴儿的下落,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?原文中写道:
“幸喜次早刘洪忽有紧急公事远出。小姐暗思:此子若待贼人回来,性命休矣!不如及早抛弃江中,听其生死。”
由此可见:做出这个弃婴决定的人,并不是刘洪,而是小姐本人。小姐是在背着刘洪的情况下,一个人偷偷跑到江边去弃婴的。
那么,小姐为什么要弃婴江中?
一般的说法是:小姐担心刘洪害死儿子。这个说法根本就是说不通的!因为把婴儿抛弃到江中去,婴儿在江中只可能死亡的更快!
这个行为所产生的后果,要比她所担心的可能发生的后果还大些,还快些。所以从逻辑上就是说不通的。
各位女士先生们啊,凭良心说,把自己的孩子抛弃江中,听其生死,还有没有这个婴儿活的命?!这个婴儿能够被他人捡到的几率究竟有多少?
如果她真的是希望这个婴儿活,那么,她至少有以下办法:
1.她可以向刘洪求情,她完全能够求得了这个情,反正我已经顺了你,你就饶了这孩子一命吧。总要比丢在江里好得多!
怎样证明她能够求得了这个情呢?那就是:从孩子一出生就要杀掉,一直到满月了,还没有杀掉。这就说明小姐求情很有效,刘洪已经饶了这孩子一命。
2.她可以把孩子放到街上人多的地方去,这样,孩子被别人捡到的概率只会更大。总要比丢在江里好得多!
她是怎样做的呢?她是直接抱着孩子往江里丢。原文中写道:“正欲抛弃,忽见江岸岸侧飘起一片木板,小姐即朝天拜祷,将此子安在板上,用带缚住,血书系在胸前,推放江中,听其所之。”
可以想象得到,要是没有那片木板忽然飘过来,孩子肯定就直接抛向了江中!
就是有那片木板托着,孩子在江中飘荡,也不是很容易就能被人发现的!只要有两三天没被人发现,那么,这个婴儿就会必死无疑!!!
既然她怕刘洪谋害此子,性命休矣,难道她丢弃江中,听其生死,不一样也是性命休矣?!甚至,死的还要更加快些!
所以,把孩子丢往江里,就是很有问题的做法。
那么,温娇小姐究竟为什么要抛弃掉自己的孩子呢?书中有很明确的答案。



2021/6/24 3:28:11

因为在唐僧出世的时候,有一个叫南极星君的神仙跑来告诉温娇小姐说:“此子异日声名远大,非比等闲。”
这就是告诉她,你的儿子不会死的,将来还很不一般。
南极星君又交代她说“汝可用心保护。”可是,她并没有用心保护,不但不用心保护,反而还往江里扔,往江里扔,就是要他死!
为什么要他死?就是因为南极星君对温娇说:“汝夫已得龙王相救,日后夫妻相会,子母团圆,雪冤报仇有日也。”
听到这番话,小姐的反应很不正常,居然是“无计可施。”
此子留下是个祸根!将来必然要来找她和刘洪报仇。这才是弃婴江中的真正原因!所以,温娇小姐才做出了一个很艰难的抉择:背着刘洪,弃婴江中!
因为这个孩子是个灾星,他们走到今天这一步,完全是由这个孩子所赐,这个孩子从怀上起,他们就厄运不断!可以说他们对这个孩子是恶恨之极!
而且,神仙明确的告诉了:这个孩子将来还要再次危害他们!
所以这个孩子从一生下来,他们就不想要了!留下来必是个祸根!
因此,为什么要抛弃婴儿的过程,非常清楚:
1.不是刘洪要抛弃婴儿。
2.是温娇小姐背着刘洪去抛弃的婴儿。
3.抛弃婴儿的目的,是怕这个婴儿长大了再次危害他们。因为这是神仙说的,小姐听了,“句句记得”。
(6)唐僧复仇
“小姐到了江边,大哭一场。正欲抛弃,忽见江岸岸侧飘起一片木板,小姐即朝天拜祷,将此子安在板上,用带缚住,血书系在胸前,推放江中,听其所之。”
把孩子放在一块木板上,推放江中,听其所之。这就是说,无论这个孩子究竟是会死掉,还是有机会存活,小姐都是可以接受的。听天由命。当然,出于母性的本能,小姐还是希望他有活命的一丝希望。
小唐僧被丢到江里,也算是命大,“顺水流去,一直流到金山寺脚下停住。”被金山寺一个叫做法明的和尚拣到了。书中写道:
“长老慌忙救起。见了怀中血书,方知来历。取个乳名,叫做江流,托人抚养。血书紧紧收藏。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,不觉江流年长一十八岁。长老就叫他削发修行,取法名为玄奘,摩顶受戒,坚心修道。”
这个老和尚的行为实在是叫人费解。有什么问题呢?我们来分析一下:
既然见了血书,方知来历。他就应该拿血书去京城告状,或是去找丞相报信,这样,只需要几天时间,马上就可以将刘洪绳之于法!根本就用不着空等漫长的一十八年!对吧。
可是,这个和尚什么也没有做,他并没有去声张正义,竟然私自将血书紧紧收藏。这个问题就太大了。他为什么不去报案?这只有以下两种解释:
1.说明这个和尚胆小怕事,他知道了真相,也不敢去报案。
2.说明那个血书上根本就没有写“父被贼杀,母被贼占,报仇雪恨”这些情况!老和尚不知道真相,所以才没有去报案。
只有这两种解释。要么是“不知道真相”,要么是知道真相而“不敢”。
这个老和尚是不是胆小怕事呢?如果说他是因为怕惹事,怕惹麻烦,才不敢去报案,不敢去声张正义的话,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。但是,他后来怎么又拿出血书唆使、怂恿玄奘去复仇呢?
很显然,这个和尚根本就不怕惹事!而是很喜欢惹事!
既然可以排除第一种情况,那就是第二种了。可第二种也说不通。如果老和尚不知道真相,又怎么可能在十八年后唆使、怂恿玄奘去复仇呢?
所以,很难推知究竟是哪一种情况导致了他没有去报案。但是,老和尚前后的矛盾行为,却充分暴露出了这样一个问题,即:他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。
老和尚的目的,是整个事件中唯一清晰、明确的线索!这是一个非常肯定的确定因素,即:就是为了得到一个像唐僧这样经历曲折的小和尚!
他的一切行为,都是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,所以他才没有去报案。否则,一报案,他就得不到这个小和尚了!只有这样解释,逻辑上才是清晰、通顺的!
那么,他有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呢?达到了。你看:当江流一十八岁的时候,这个老和尚竟然自作主张的给他削发为僧,并取法名为玄奘!
江流长大成人之后,究竟该做什么,其实是有N种选择的,不一定要当和尚,(也不是电视上放的那样,从小就当的和尚)。是十八岁时,师傅叫他当的和尚。
而玄奘自己也很感动地说:“此身若非师父捞救抚养,安有今日?容弟子去寻见母亲,然后头顶香盆,重建殿宇,报答师父之深恩也!”
老和尚再乘机进一步教他如何见母,如何复仇,他在见到母亲后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:“我也不是自幼出家,我也不是中年出家,我说起来,冤有天来大,仇有海样深!我父被人谋死,我母亲被贼人占了。我师父法明长老教我在江州衙内寻取母亲。”
一口气说出来的啊!不需要试探,不需要考证,说的清清楚楚。
这个时候,温娇小姐倒吸一口凉气,这复仇的终还是来了。
小姐自见儿子之后的表现是:心内一忧一喜,喜,当然是儿子还活着,忧呢?当然是她和刘洪的缘分就要走到尽头了。
小姐问:“有何凭据?”
玄奘道:“血书为证!”
小姐在看了这个血书之后,转变是非常大的,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,叫玄奘去京城外公家报信来捉拿贼人。因为她知道末日已经来临。瞒不住了。
小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?这个契机究竟是在什么地方?是在小姐看到玄奘拿出的血书之后!因为小姐当年写的血书,和玄奘现在拿出的血书应该不是一样的。
这一点,对于幕后的操纵者来说,简直太容易做到了!
凡弃婴,留下的信件,多半不会是真,抛弃的原因,五花八门,最多只有弃婴出生的时间是真的。原先的血书并没有“报仇”内容,而现在的却有,只有在这种情况下,小姐才会有如此大的转变!
否则,就无法解释:小姐有18年的时间,完全可以写信回去,为什么一直都不写呢?!
现在,无论小姐是什么态度,那个老和尚都可以继续指导玄奘去报仇!根本就无法逆转!
在整个过程中,那个老和尚最为关键!因为他也可以去告状,但是他没有!他却一直在导演这个弃婴长大了当和尚,寻亲报仇这一幕!
因此,可以肯定地说,要是没有这个导演,唐僧根本就报不了仇!并且丝毫不存在半点报仇的可能性!所以说,这个老和尚才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!
这个老和尚,应该是这一事件的总策划者——观音菩萨安排来的一个人。
最后的结果是:玄奘去京城外公家报信,捉了刘洪,拿到江边,活生生的剜取了刘洪的心肝!
这个故事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呢?这个故事真正想要说的是:唐僧亲手杀掉了自己的亲身父亲,逼死了自己的亲身母亲!
刘洪被捉的时候,丞相请小姐出来相见。小姐羞见父亲,就要自缢。玄奘急急将母解救道:“儿与外公,统兵至此,与父报仇。今日贼已擒捉,母亲何故反要寻死?”
玄奘啊,他当然不能理解。
后来,龙王送陈光蕊还魂复活,一家人应该算是团圆了,可温娇小姐还是自尽了!
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?
因为温娇小姐对父亲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吾闻妇人从一而终。”
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,我相信温娇小姐说的是真的。
何况光蕊还魂复活后也说:“更不想你生下这儿子。”
(7)观音菩萨的黑帐
关于唐僧的身世之谜,前面已经推出了以下3个结论:
1.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。
2.唐僧是那个水贼刘洪的儿子。
3.唐僧报仇,是由这一事件的总策划者观音菩萨安排的。
只有这样理解,逻辑上才是清晰完整的。否则,若只按表面文字,就必然漏洞百出,完全说不通。
以上的结论,虽然在逻辑推理上是通顺的,但有的朋友可能会问:你有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呢?当然是有证据的。
要证明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,证据有3:
1.陈光蕊结婚仅8——18天就死了。而温娇小姐居然已经确认怀了孕。
2.第37回说,唐僧是在陈光蕊死后仅3个月出生的。(这就足以证明了。)
3.但有的朋友可能会怀疑,这个时间上是不是作者有笔误?我可以肯定地说,这个时间上没有任何笔误!
陈光蕊结婚的次日,就赴任去了。这有明确的时间记录:“离了长安登途,正是暮春天气。”正月、二月、三月绝对是春天,“暮春”,最迟不会迟过三月。
而温娇小姐弃婴江中的时候,是几月?原文:“取贴身汗衫一件,包裹此子”。贴身汗衫,肯定不是什么厚衣服,并且只是一件,所以可以确认是在热天,最迟也是初秋,总之不会太冷。
按三月结婚就怀孕算,怎么也得到寒冷的冬天才能出生。不会在热天出生,而在热天出生,就恰恰证明了只是3个月就出生了!
所以,我说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,你驳不翻。
那么,又有的朋友可能会问,你怎么证明唐僧就是刘洪的儿子呢?你又怎么证明这一切都是观音菩萨暗中策划操纵的呢?
其实这个很好证明,这一切的一切,都是观音菩萨策划操纵的,因为她需要一个像唐僧这样的取经人!你若不信,我们来看人证、物证,铁证如山:
(一)人证:南极星君
南极星君对温娇嘱曰:“满堂娇,听吾叮嘱。吾乃南极星君,奉观音菩萨法旨,特送此子与你。异日声名远大,非比等闲。”
“奉观音菩萨法旨,特送此子与你。”也就是说,温娇小姐要生的这个孩子,是观音菩萨安排来的,那么,这就说明观音菩萨对这一切早就是知道的!
不仅仅是知道,而纯粹是由观音菩萨策划安排的整个事件。
刘洪在打死陈光蕊的时候,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难的观音在哪儿?!为什么不发发善心加以制止呢?!不但不发慈悲救他一命,反而看着刘洪活活打死陈光蕊,好让唐僧寻仇,再来杀掉自己的亲生父亲刘洪,杀了生父刘洪,就能逼死自己的母亲温娇!
这样,才能够得到一个他们所需要的“恶人”唐僧。这样,唐僧才会万念俱恢,看破红尘,终身忏悔,一心向佛。这样,观音菩萨才可以最终完成他们的整个计划。
也就是说,先让刘洪在船上行凶打死陈光蕊,是观音菩萨整个计划中的一个环节,一个非常重要,不可缺少的环节!



2021/6/24 5:22:45

(二)物证:菩萨的黑帐
查任何人,只要查到她的黑帐,就一目了然!菩萨记的黑帐,就是那一本所谓的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簿子,在《西游记》第九十九回,记的清清楚楚:
金蝉遭贬第一难,
出胎几杀第二难,
满月抛江第三难,
寻亲报冤第四难,......
这个簿子里面记的都是大难,从金蝉遭贬开始记录的。
一出世,唐僧就几乎被父母做掉了,这肯定算是一难。
和父母仅仅只生活了一个月,到了满月的时候,被母亲抛入江中等死,这也绝对算得上是一难。
可是,当他见到了母亲,又“替父报仇”了,应该是大快人心啊,怎么菩萨也还给他记着一难呢?!这就完全说不通了。
我们再细看这一段的原文,唐僧除了走了几步路,向外公报了个信之外,从头到尾,自始至终没有发现他遇到过任何难!
这黑帐里面记的可都是大难啊!请问:他的难在哪儿呢?!
这一难的名称,就叫作:寻亲报冤!寻到亲人之后而以冤相报!杀死亲爹,逼死亲妈,这才叫真正的难啊!否则,你怎么解释这一难?!你解释不了,只能认为这没有难,是菩萨们记错了。
错不了的。菩萨及其下属,是这一事件最知情的人,也只有他们才知道唯一的真相,他们记的是“寻亲报冤第四难”。
这个寻亲报冤的“亲”,一定是指:温娇是他的亲妈,刘洪是他的亲爹。否则,“寻亲报冤”就不能成立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
1.已经证明:陈光蕊不是唐僧的亲爹,两个人不存在任何血缘关系。
2.那么,刘洪打死了陈光蕊,又关唐僧什么鸟屁事呢?和唐僧没关系的。
3.唐僧无论怎样杀死刘洪,都不能叫为父报仇。因为陈光蕊根本就不是他爹!
所以,唐僧和刘洪之间,根本就不存在杀父之仇。那么,究竟有什么“冤”要报呢,只有一点,那就是:要报出生后的“淹杀”之冤!
唐僧和刘洪只存在这唯一的“冤”。菩萨们记的非常清楚:唐僧报这个“冤”的时候,寻到的是“亲”!是寻到“亲”后,报的“冤”,从而刚好构成了一“难”。否则,无论怎样报仇,“难”又从何来呢?
所以,如果你只看表面现象,则既不存在“报冤”,也不存在“难”,完全说不通。而只有当他的亲爹是刘洪的时候,就全部清晰通顺了。既存在“报冤”,也存在“大难”。
只有这样解释,所有的环节,才能够顺理成章,清清楚楚。
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?因为这一切,都是在观音菩萨的暗中策划、操纵下完成的。这是对唐僧同志的一种考验!
我们的唐僧同志,在观音菩萨的安排下,被他们刻意制造成了一个“恶”人,稀里糊涂的杀掉了亲爹,逼死了亲妈,满分通过了组织上的考验,终于与有罪的家属彻底地划清了界限,坚定不移地站在了佛组织这一边,继续接受后面的考验。
那么,在幕后掌控操纵这一事件的观音,究竟是想要达到何种目的呢?



2021/6/24 6:05:40

好长
~樱花飘落的速度虽然只有秒速五厘米  可是十三年后却相隔了整个地球 



2021/6/24 8:53:18

今天上午就发到这了,后面有人看了,再继续发。


Powered by ZuoJu X5.0
Processed in 00.19 second(s)